发布时间:2023-10-12 09:53 浏览次数:1190
一渠绕群山,精神动天下。半个多世纪前,勤劳勇敢的10万林州人民,苦战10个春秋,靠着一锤、一钎、一双手,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。
今天,红旗渠之于林州的意义,已不单纯是一条浇灌54万亩土地的水渠,她已成为林州的象征符号。为了保护好这条“生命渠”“幸福渠”,在全长1500公里的渠线上,9个管理所、37个管理段、232名护渠人长年累月坚守。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巡渠、看水量、清除渠内外的障碍物,查看渠道是否安全、闸门是否漏水,确保管辖渠道无缺石、无杂草。
穿上马甲,背上铁锨,原向军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护渠工作。1991年,原向军到红旗渠灌区管理处红英汇流水电站参加工作,后到回山角渠管所任所长。
回山角是著名的太行大峡谷的最北头,这里的总干渠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上,绕大峡谷转了大半圈,通过空心坝、南谷洞十孔渡槽才到了峡谷之东,工程险要,是地质灾害易发地段。
护渠最怕的是汛期。有一年,天连降暴雨,形成多年不遇的山洪,滑坡淤积堵塞渠道,渠墙多处倒塌,道路冲毁,损失严重。受灾情况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核实,原向军天不亮就沿着渠岸往上游走,一路迎着烈日、淌过河水、爬过高山,最终及时上报了险情,渠墙上的桩号显示他当天走了26公里。那天夜里,等清完淤泥、垒砌完施工渠墙豁口已是凌晨两点半,直到看着渠水一路南下奔流而去,原向军才松了一口气。
“哪一处有落石了?哪一块悬在渠边的石头有可能松动了?洞里的渠面上是否有杂物了?这些都要牢记心中,马虎不得。”李富强说,1992年春天,他子承父业到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分水岭管理所参加工作,成了一名护渠员。
护渠工作辛苦单调寂寞。刚上班时,李富强不习惯,每天干活儿走路都小心翼翼,因为脚下走的不是路,而是渠墙,渠墙里边是渠水,外边是沟壑,脚底下也不平坦,行走需格外操心。
初夏的一天下午,李富强去渠上修补渠墙。他用小推车推着水泥和沙石走在渠墙上,不料脚下被一块小石头垫了一下,便一个踉跄连车带人从3米高的渠上跌到了渠下的土沟里。李富强躺在地上浑身疼痛,歇了好一会儿,才慢慢地挣扎着爬起来。医生让他吃药休养,他却说自己皮厚不娇气,第二天就拖着一条伤腿上了渠。
忠诚源于心中有爱,奉献源于心中有责。当危险来临时,他逆向而行,冲向最危险的地方,用实际行动证明护渠人的忠诚和担当。他就是王宏亮,1996年在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参加工作。
一次,当一干渠水河段水位暴涨有险情的消息传来时,王宏亮拿上手电筒就出发了。走到黑龙庙附近,他发现山洪已漫过渠道,前方道路上堆满了洪水冲塌下来的乱石、树木等杂物,现场一片狼藉,触目惊心。为了找到渠道堵塞的原因,王宏亮和同事们冒着渠道随时决口的危险,淌过齐腰深的洪水艰难前行。在抢修过程中,他们连续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。中午,有些同志实在累了困了只能在树下休息片刻,有些老同志则正吃着饭就睡在了石板上……
“父辈为了这条生命之渠付出了青春和生命,作为他们的后人,新一代的护渠人,只有追寻他们的足迹,脚踏实地,将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,才敢站在这奔腾不息的渠水旁说:我是一名合格的红旗渠人。”王宏亮信誓旦旦地说。
寒来暑往、风雨无阻,从险工险段到涵洞渡槽,像原向军、李富强、王宏亮一样的护渠人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。他们用脚步丈量岁月轮回,用汗水筑牢渠道安澜,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这条“生命渠”“幸福渠”。(石亚霏)
来源:光明网